什麼是巴氏消毒法

巴氏殺菌是對食品和飲料加熱以殺死病原體並延長保質期的過程。.

一般而言,其熱度低於水的沸點 (100°C 或 212°F)。雖然巴氏殺菌可殺死或使許多微生物失活,但它不是一種殺菌方式,因為細菌孢子不會被破壞。巴氏消毒法是透過加熱使食物變壞的酵素失活,從而延長保質期。.

巴氏消毒法
巴氏消毒法

重點:巴氏消毒法

巴氏消毒法 巴氏殺菌是使用低溫殺死病原體和使腐敗酵素失活的過程。巴氏消毒法並不能殺死細菌孢子,因此巴氏消毒法並不能真正為產品殺菌。此製程以路易巴斯德命名,他在 1864 年發明了一種殺死微生物的方法,雖然此技術至少在西元 1117 年就已開始使用。.

常見巴氏消毒產品

巴氏消毒法可用於已包裝和未包裝的陳年固體和液體產品。常見的巴氏消毒產品包括啤酒、罐頭食品、乳製品、蛋、果汁、牛奶、堅果、糖漿、醋、水和酒。.

巴氏消毒法的歷史

巴斯德消毒法是以法國化學家 Louis Pasteur 命名的,他在 1864 年開發了一種技術,在葡萄酒陳化前將其加熱至 50-60°C 以殺死微生物並降低酸度。然而,至少早在公元 1117 年,中國就使用此技術來保存葡萄酒。1768 年,義大利科學家 Lazaro Spallanzani 示範如何將肉汤加熱至沸騰,並立即密封容器以防止腐敗。1795 年,法國廚師 Nicolas Alpert 將食物密封在玻璃瓶中並浸泡在沸水中來保存食物(罐頭)。1810 年,Peter Durand 應用類似的方法將食物保存在罐子中。雖然 Pasteur 將其製程應用於葡萄酒和啤酒,但直到 1886 年,Franz von Soxhlet 才建議對牛奶進行巴氏消毒。.

巴氏消毒法的運作原理

巴氏消毒法的基本前提是,高溫可殺死大多數病原體,並使某些蛋白質失活,包括導致食物變質的酵素。確切的過程取決於產品的性質。例如,液體在流經管道時會進行巴氏消毒,在管道中可能會直接加熱或使用蒸氣/熱水加熱液體。接下來,液體會被冷卻。液體巴氏殺菌是在密閉系統中進行,以避免冷卻過程中的污染。.

食物包裝入容器後可進行巴氏殺菌。對於玻璃容器,可使用熱水達到所需的溫度,以避免玻璃破裂。對於塑膠和金屬容器,則可使用蒸氣或熱水。.

改善食品安全

早期對葡萄酒和啤酒進行巴氏消毒的目的是改善風味。罐頭和現代食品巴氏殺菌的主要目的是食品安全。巴氏殺菌可殺死酵母、霉菌以及大部分的腐敗菌和致病菌。巴氏消毒法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很大,尤其是牛奶。.

牛奶是許多病原體的良好生長媒介,已知可導致肺結核、白喉、猩紅熱、布魯氏菌病、Q 熱,以及由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。在巴氏消毒法之前,生牛奶導致許多人死亡。例如,在 1912 年到 1937 年間,英格蘭和威爾斯約有 65,000 人死於食用生牛奶而感染的肺結核。巴氏消毒法實施後,與牛奶相關的疾病大幅減少。根據 CDC 的資料,從 1998 年到 2011 年,有 79% 的乳品相關疾病爆發是由於食用生牛奶或乳酪所致。.

巴氏消毒法如何影響食物

巴氏殺菌可大大降低食物傳播疾病的風險,並可延長保質期數天或數週。但是,它會影響食物的口感、味道和營養價值。.

例如,巴氏殺菌會增加維生素 A 的濃度,降低維生素 B2 的濃度,並影響其他幾種維生素,而牛奶並非這些維生素的主要營養來源。巴氏消毒與未巴氏消毒牛奶之間的顏色差異,其實是由於巴氏消毒前的均質步驟造成的。.

巴氏消毒對果汁的顏色沒有顯著的影響,但會造成一些芳香化合物的流失、維生素 C 的減少,以及胡蘿蔔素 (維生素 A 的一種形式) 的減少。.

蔬菜巴氏殺菌會導致一些組織軟化和營養變化。有些營養素含量會降低,有些則會增加。.

如果您需要購買 巴氏消毒器, 請與我們聯繫!